在學習中凝聚 在凝聚中發展——齊齊哈爾...
在學習中凝聚 在凝聚中發展
——齊齊哈爾路第一小學“學習型”教研團隊建設
當二期課程改革在上海全面推開后,所有的學校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即教師在常年的工作中形成的慣有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逐漸成為教師的舒適地帶,它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二期課程改革的理念在學校教育中的落實。引導教師走出“舒適地帶”,在不斷的自我省思中超越自我,是學校管理的重要課題。
齊齊哈爾路第一小學,是一所有著60年悠久辦學歷史的中心校。教師平均年齡32歲,比較年輕。其中,教齡7—15年的教師占60%,這些教師大多也是學校的骨干教師和教研組長。她們教學經驗豐富,教學風格穩定,又肩負著青年教師的帶教任務,是學校的辦學品牌與教育質量的保證。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已有的經驗和成績使她們在接受新理念、新方法的過程中,有著比青年教師更多的難以打破的框架和束縛。
“學會選擇,自主發展”是齊齊哈爾路第一小學自1997年來始終堅持的辦學理念,也是我們的研究課題。該課題已在2001年獲得上海市課題研究成果的二等獎,但是,我們始終有著遺憾:選擇教育的思想更多地體現在齊一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班隊建設管理中,而學校教育最主要的陣地——課堂教學,在落實“學會選擇,自主發展”的理念中,步伐緩慢,力度不大。這與當時的教育環境有關,而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改變要求教師的自我突破,教師從心理上,抗拒這樣的變革。
上海二期課程改革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并推行三類課程結構,我們意識到,外部教育環境的改變為我們更好地落實選擇教育的理念提供了空間。因此,我們期望通過構建團隊愿景來凝聚教研團隊,激發教師自我突破的愿望,使教師在不斷學習中提升專業能力。
“學習型組織”的理論為我們提供了理論支撐,它所提倡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都為我們的教研團隊建設明確了目標也提供了發展的路徑。2003年開始,我校將建設“學習型組織教研組”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營造“平等寬容、和諧互助、自我超越、體驗幸福”的團隊文化的重要途徑。
一、在理論學習中喚起團隊愿景
“學習型組織”理念中,非常重要的理念是“建立共同愿景”,而這正是齊一教研組建設中比較薄弱的。在以往的學校管理中,往往是由學校管理層布置任務,教研組完成任務,很少思考自我發展的目標,而學校也沒有提供這樣的空間。因此,我們把激發教師自我發展的愿望,凝聚教研團隊作為“學習型教研組”建設的首要目標。
圍繞“學習型教研組”的建設,我們精心設計了兩次校本培訓,其目的是在介紹“學習型組織”理念的同時,引導教師明晰變化的環境要求自我的超越,轉變教師的固有思維和心智模式。培訓中的幾個片段讓人記憶深刻:
屏幕上,以時間為單位,列出十年前和十年后的今天,從學歷、教材、教學工具與學生評價等方面對教師的不同要求。一系列的數字與事實,強烈地沖擊著老師們的內心。隨后,培訓者請有十年以上教齡的老師談談自己在這十年中感受的變化,那一個個小故事將這十年中教育的重大變化和老師這個過程中的轉變清晰地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隨后又接連出現了三個問題:昨天你是人才么?今天你是人才么?明天,你是否還是人才?這三個問題,如一記重錘落在每個人的心上,坐得滿滿的禮堂內一下子靜了下來,每個人似乎都在心中默默自問。
接著,屏幕上又展示幾幅圖片,分別是旅行團、飛機上的乘客以及研究小組,請大家辨析在這幾個人群的集合中,那一個可以稱為團隊,并試著思考團隊的特征是什么?在這個過程中,團隊的概念逐漸清晰——基于共同愿景之上的合作、學習,否則就只是人群而已。
理論學習之后,我們組成了以教研組為單位的討論小組,結合本組的實際,談談建設“學習型教研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基于充分的學習與思考,教師們坦誠相對,談到教研組氛圍的形成,團隊成員之間需要共同的目標,要把溝通與分享常態化等,為教研組走向“學習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自我設計中實現團隊發展
教研組要成為“學習型教研組”,需要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利和發展空間,這為學校管提出一個新課題。以往齊一主要管理方式是“制度+任務”的控制式管理。教研組的研究制度都是顯性的,定時、定內容,對每位教師的公開課、教學隨筆都有明確規定。這樣的方式其優勢是管理比較直接,各個教研組整齊劃一。但是,缺點是,教研組沒有自我管理的意識,也缺乏發展的主動性。因此,學校管理必須走出“制度+任務”的控制式管理,將管理重心的下移,給予教研組充分自主,通過“學習+激勵”,營造民住、平等的氛圍,為教研組提供充分的自主空間,由教研組自我設計發展目標,圍繞目標組織教研培訓,由學校提供充分的時間、資源保證,鼓勵教研組自主發展。
因此,在前期學習的基礎上,經過全員討論,結合齊一小學制定的鼓勵教研組營造共同愿景,自我設計,自我發展的目標,對“學習型教研組”進行了比較明確的界定——以實現教研組成員共同的愿景為目標,以學習、反思、實踐為特征的教研團隊。成員具有較強的自我實現愿望,善于從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以解決問題為任務驅動,組織團隊學習,開展實踐探索。教研組內部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討論,學習運用深度會談等工具,使成員之間形成腦力激蕩,互相分享創意和經驗。“學習型教研組”善于在學習、反思后不斷重新調整,設計教育教學工作,促進個體與團隊的共同發展。
界定“學習型教研組”的內涵,為教研組的建設確立了目標,提供了建設的途徑。同時,學校出臺一系列的舉措,激勵教研組進行自我設計、自我管理。首先,組織教研組長、骨干教師討論確定“學習型教研組”的評價指標,開展“齊一學習型教研組”申報-創建-評選活動;其次,確立每年一次的“齊一小學研究課題/實踐項目的申報、評審制度,鼓勵教研組開展問題研究,將學校在推進課程改革中急需解決的研究課題與實踐改革項目進行問題懸掛,由教研組自主認領課題,承擔實踐項目;第三,在教研組內部展開“以問題為中心”的頭腦風暴,把教師們最困惑的、憑個人能力難以解決的問題羅列出來,匯總疏理,最后確立本學期教
教研組重點研究的“問題”,以“問題”形成愿景,引領教研組發展。
系列活動的展開,為齊一的教研組建設帶來了新的氣象。“以問題為中心的頭腦風暴”,使老師們在各抒己見中找到共同困惑的問題,“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方法”、“二年級語文如何從識字向閱讀過渡”、“數學長作業的設計與指導”、“英語的情境設計”等問題,與教師的日常教學息息相關,激發了教師研究的興趣。課題懸掛有效激發了教研組之間的競爭,拓展型課程開發,探究型課程實施與開發等重要的科研課題,都被教研組積極認領,教研組從“等任務”走向“找問題”,積極尋求發展路徑。
附:2005年齊一教研組自主申報研究項目表
項目名稱 |
項目承擔 |
數學“做中學” |
數學教研組 |
數學多元化學習評價 |
四年級數學教研組 |
語文拓展型課程開發 |
四年級語文教研組 |
語文拓展型課程課堂教學研究 |
三年級語文教研組 |
語文新教材識字教學案例研究 |
一年級語文教研組 |
英語課堂教學情境設計研究 |
英語教研組 |
自然課堂教學中實驗方式的自主選擇 |
自然教研組 |
學校社團活動實施的探索 |
藝術 |
…… |
…… |